马斯克的机器人说明了什么?用「第一性原理」实现科技创新

以下干货内容来自中京科技媒体团队TARDIX主编-泽仪。

「第一性原理」的思维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,也就是说要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,看到里面的本质,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。

——Elon Musk

To B 类型的科技企业对外的品牌传播需求很迫切,潜在客户链接的需求很迫切,但大家还不知道如何做到更高效、怎么做更系统。

良好的品牌形象正成为 To B 科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有力的武器,以及无形的价值资产。但是,To B 科技品牌们觉得自己和 to C 类的、消费电子类的品牌传播是很不一样的

前几天马斯克开发布会,说会在明年推出人形机器人 Tesla Bot 的原型。从官方公布的初步参数来看,这款人形机器人拥有 FSD 计算机+自动驾驶摄像头,造型和科幻电影里的造型几乎一样——高 1.72 米,重 56.6 千克,脸上有一个屏幕,用来显示信息。这个机器人可以用来干嘛?马斯克说可以用来买东西、收拾家庭物品,还可以接受其它日常指令。

有的人很 high,也有的人说这只是一个笑话,还有的人说这应该是一场招聘会。

但,这个机器人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?是教会了我们一个很厉害的营销概念吗?是让我们领教到真的很新鲜的技术应用吗?还是让我们见证了什么改变世界的产品?

这次发布会让我们看到的,其实是真正有效的科技创新管理与整合的又一次呈现,是马斯克信奉的「第一性原理」的又一次应用。


不断多元跨界的行动方法

「第一性原理」,出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——每个系统中,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命题,它不能被违背或删除。

「第一性原理」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,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,看到里面的本质,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。而马斯克认为,运用「第一性原理思维」而不是「比较思维」去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。

通常情况下,我们总是倾向于做「比较」——当你开始去做一个事情的时候,首先会想别人是怎么做的,我们就怎么做或怎么修正,最后得到的结果或者产生的结果,就是一个个细微的迭代。

而「第一性原理」告诉我们,绕过眼前的问题和细节,用一种最本质、最极简的目标来思考和制定解决方案,所以往往能产生一些颠覆性的想法和产品,而这几乎适用于所有的行业。当然,这也相当难——因为你往往也需要涉猎太多的知识,并且时常融会贯通和实际操练。

而一旦突破了思维的边界,科技就会脱离单纯的技术本身的范畴,这意味着「颠覆性创新」以及「从 0 到 1」的创造。


不断化繁为简的思考方式

Tesla、Space X、Solar City、Hyper Loop、Open AI、Neurolink……为什么马斯克能不断地创造新的成就,并且能把它们都串联在一起?为什么不论发生的是什么汽车事故、火箭爆炸还是其他什么的嘲讽,他依然还是在继续?

也许「第一性原理思维」早已经成为他的思考根本方式,甚至生活方式。而从本质出发、化繁为简,本身就对人的思考很有挑战。

我身边遇到的大多人和事,包括我自己,经常都在不断地引发自己体内思想的拉扯、打架,就像是消耗体力一样在消耗自己的精神。因为我们往往忘记自己需要的是解决问题,而不是去超越别人。这就引发了所谓的「内耗」和「内卷」。

亨利·福特曾经说过,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,他们应该是会告诉我「要一匹更快的马!」这句话本身也是在说这个道理。

1913 年,福特公司为了提高汽车制造效率,发明了汽车流水线,推动汽车社会到来;

1971 年,Intel 为了提高芯片集成度,发明 SGT 制造工艺,推动个人计算时代到来;

2008 年,SpaceX 为了加快火箭制造的迭代速度、降低成本,自研焊接设备,推动了太空产业的发展……

在我们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,不妨干一些与别人不同甚至比他人强一百倍甚至一千倍的事情,而不要老想着怎么成为「最快的马」。这也许会给自己和团队带来巨大的压力,但一旦到了某个临界点,这必将产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。

而且,这要求我们不只用一年、两年来衡量、评判自身的价值,也不用目前的估值来衡量自己的价值,保持「终身成长」的状态,而是涉及五年、十年甚至百年的长期跋涉。

这也是我最近开始尝试的,驯服「内卷」与「内耗」的一种方式。首先接纳自己,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内在的动力,以最本质、最基本的、无法改变的条件作为出发点,然后逐步找到对的人和对的事,找到对的方式、对的思路,不断推演、不断迭代。

科技创新的大戏帷幕已经拉开。我们想做的,是可以从新媒体侧发力,为科技企业、客户、大众建立更高效、更年轻态的连接,也让科技品牌、科创人员能够声名远扬,让尊重科创、尊重创新创业成为大众风气。我们应放下过去的、属于别人的成功模式,开拓新的路径。

我们也在寻找更有趣的、认同我们底层逻辑的人加入团队,如果你也有兴趣,可以联系我们。